本文目录一览:
朱姓源于何时,历史上有那些名人
1、《元和姓纂》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(一作朱虎),他的后人以朱为姓。由此看来,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。居住在闽、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,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,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。 出自曹姓,是颛顼帝的后裔。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,生有六个儿子。
2、朱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朱襄氏,他们以先祖的名字为姓。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,被封在朱地(今河南商丘柘城),以赤心木朱为图腾。后来,朱襄氏成为“炎帝”,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朱地,其后代就以朱为姓氏。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朱虎,是朱襄氏的后裔,是虞舜时的大臣。
3、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。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,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,西周的名隐士朱张,战国时齐人朱毛,魏国大力士朱亥,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。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。第二支出自曹姓。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胡猜之后,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,曹姓。
尔朱氏叛北魏之战过程
十月,尔朱世隆得知叔父死讯后,派遣部将尔朱拂律归率领胡人骑兵一千人攻打洛阳,以索要尔朱荣的尸体为名。魏帝任命李叔仁为大都督,出兵抵抗。尔朱世隆军队攻占建州,并屠城泄愤。尔朱兆得知消息后,率军北上,占领晋阳,并与尔朱世隆的军队在长子会合。月底,尔朱世隆和尔朱兆推举长广王元晔为新的魏帝,改年号为建明。
尔朱氏之乱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,又称“河阴之变”。尔朱氏属契胡,原是匈奴族的一个部落。北魏初年降附于鲜卑拓跋部,被安置在秀容川。这一地区适宜胡人俑放牧,尔朱氏世为酋长,积聚了大量财富。
在北魏永安三年(530年)九月,孝庄帝元子攸谋杀太原王尔朱荣后,引发了尔朱氏家族的全面反击,他们对洛阳(今河南洛阳东北)发起了进攻。为抵抗这一威胁,魏帝任命河北大族高乾为河北大使,与其弟高敖曹一同招募兵员,作为支援力量。皇帝亲自送他们到黄河边,命令他们返回冀州(今河北冀县)召集乡亲,积极备战。
韩陵之战,发生于公元531年,是北魏晋州刺史高欢举兵反对控制北魏朝政的尔朱氏的战争。两军在邺城附近的韩陵山为主战场发生的战役,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,结果高欢获得胜利,尔朱氏主帅尔朱兆带着人马逃回了晋阳,不久晋阳失守,自杀身亡。至此,尔朱氏势力尽被消灭。
年在潼关之战和沙苑之战后,西魏乘胜东进,攻下山西永济和金墉,与东魏争夺洛阳。543年东西魏又先后在河南孟县、洛阳北邙山交战,东魏先胜后败,高欢逃离洛阳。西魏因无力巩固洛阳而撤兵,以黄河为界设防。546年高欢大举进攻山西稷山,苦战50余日,损失7万人,退兵,次年病卒。
河阴之变后,孝庄帝不满尔朱荣的专权,意图扳倒他。530年,孝庄帝策划暗杀,成功除掉尔朱荣及其子。尔朱兆接掌权力后,将孝庄帝杀害,立广陵王元恭为帝,是为节闵帝。此时,北魏内部斗争加剧。尔朱荣的部将高欢则开始拥兵自重,立安定王元朗为帝,对抗尔朱兆。